阅读历史 |

第四百零三章 小型的激光器原型(1 / 2)

加入书签

陈教授点点头,若有所思:“瞄准和跟踪系统也是一大挑战,毕竟目标移动速度极快,还会采取各种干扰和规避措施。

我们研发出高灵敏度的探测传感器和高速响应的伺服机构,还要用上智能算法来预测和引导……”

两人你一言我一语,很快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研究蓝图。

他们决定立即成立一个专门的研发团队,开始着手激光防御系统的各项关键技术攻关。
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张恒几乎是住在了实验室里。

他带领团队搭建了一套小型的激光器原型,开始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优化。

实验台上,各种精密的光学器件和电子元件交相辉映,示波器和频谱仪上跳动的波形曲线记录着激光输出的脉动。

“功率还是不够,光束发散角也太大了。”

张恒皱着眉头分析着实验数据:“看来我们需要重新设计腔体结构和泵浦方案,还要引入更高增益的增益介质……”

为了改善激光束质量,张恒和同事们还尝试了多种创新的技术手段。

他们利用自适应光学系统动态补偿大气湍流引起的波前畸变,用相位共轭镜减少光束的散射损耗。

并且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光束整形算法,使激光能够在远距离传输中保持聚焦和方向的稳定性。

“太好了,这一次的光束质量有了很大提升!”

当新的实验结果出炉时,张恒兴奋地喊道:“再测一下它的衍射极限,看看能不能接近理论值……”

在攻克激光本体技术的同时,瞄准跟踪系统的研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。

张恒和陈教授带领另一个小组,开发出了一套集成了多种传感器的复合探测平台,它融合了雷达、红外、可见光等多种成像手段,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对目标进行监视和识别。

“这套系统的数据融合和目标识别算法是关键。”

陈教授指着屏幕上不断闪烁的信号点说:“我们要让计算机能够像人眼一样,快速从复杂的背景噪声中提取出目标的特征,并预测其运动轨迹。”
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团队引入了先进的卷积神经网络和生成对抗网络,通过海量的仿真数据训练,使系统具备了准确识别各类目标的能力。

他们还发明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智能跟踪算法,可以根据目标的机动特性自适应调整瞄准参数,大大提高了对高速目标的击中概率。

日复一日,夜以继日,在张恒和全体科研人员的艰苦奋战下,一套初具规模的激光防御系统原型在实验室中渐渐成型。

当最后一块电路板焊接完成,最后一行代码编译通过时,欢呼声在整个实验大楼里回荡。

“这将是龙国激光防御技术的一个里程碑!”

张恒激动地拥抱了陈教授和所有的团队成员:“有了这套系统,我们就能筑起一道最坚实的‘光之盾’,捍卫国家的领空和领土安全!”

“是啊,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。”

陈教授动情地说:“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,为民族的长治久安保驾护航!”

在实验室的墙上,一面鲜红的龙旗迎风招展。

激光防御系统原型的初步完成,张恒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就此止步。

“接下来,我们要进行系统的集成测试和优化。”

在一次团队会议上,张恒说道:“我们要搭建一个完整的实验平台,模拟各种实战场景,评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。”

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,表示赞同。

大家分工协作,有的负责硬件的安装调试,有的着手编写测试软件和评估算法,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。

困难和挑战很快就接踵而至。

在一次高功率激光器的长时间工作测试中,团队遇到了热管理的问题。

“激光器的温度升得太快了,再这样下去,晶体就要被烧坏了!”

测试工程师王磊焦急地汇报道。

张恒凝重地思索着:“看来我们的冷却系统还不够高效,我们需要重新设计热沉结构,加大散热面积和换热功率……”

团队立即开始了热管理系统的改进。

他们采用了新型的微通道冷板和相变材料,大幅提升了热传导效率。

他们还引入了智能温控算法,可以根据激光器的工作状态动态调节制冷功率,确保晶体始终工作在最佳的温度区间。

“好了,这下温度曲线平稳多了,系统应该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了。”

当改进后的热管理系统再次运行时,张恒满意地说。

瞄准跟踪系统的测试又遇到了新的障碍。

在一次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目标识别测试中,系统出现了大量的虚假警报。

“这是怎么回事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